花园煤矿 姜洪涛
“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只有各自头上矿灯的一星豆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这完全像远离人世间的另一个世界。”这是我第一次下井时的心理写照。当阿姆斯特朗第一脚踏上月球的时候,他的感受也许莫过于此吧。
近两年的煤矿一线生活,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煤矿一线工人。不低的工资收入,是别人看到矿工的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是背后付出的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每天从买班中餐到班前会到下井再到上井这就是十几个小时,上井后吃过饭就去睡觉;然后起床—下井—上井—吃饭—睡觉,如此重复着这种机械的生活。一年半下来,和我一起来的11个大学毕业生,变成了现在就我一人还在一线工作,工友们戏称我为“硕果仅存”。在这期间,我也痛苦过、彷徨过、挣扎过,甚至也想放弃过!当时我的导师送给我了一段话:困难总会有的,前面路上不只有鲜花彩霞,更多的是荆棘和阴霾。困惑时你可以叹几口气,劳顿时你可以稍作歇息,却不能在怨天尤人中躺倒不干。有一句话叫“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有个成语叫“蚌病成珠”。
尽管繁重的劳动弄的我心绪纷乱,但是我知道了这就是煤矿,这里需要的是吃苦、耐劳、勇敢和无畏的奉献精神;这不是弱者的职业,要的是吃钢咬铁的男子汉。我不再把自己看做一个高高在上的研究生,而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就问,看到不会的就学。在综采一区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从一个只知道拿锨清煤的新工人,到后来熟悉采煤全部工种,最后光荣的成为一名采煤机司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大学生座谈会上,我向蔡矿长、薄书记以及当时与会的矿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
因为我在学校学习的是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属于地质类专业),虽说学习了一些地质、岩石的基础课程,但相较于地质专业所学的地质方面内容又有所欠缺,花园煤矿东大巷暗斜井的掘进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东大巷暗斜井是全岩斜巷掘进,掘进过程中势必要穿地层掘进,会揭露不同的岩层,见到不同的岩性;会揭露不同的地质构造,再结合学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矿上决定让我到掘进一线去加强对岩性、地质及掘进工艺的认识。也因此我来到了花园煤矿掘进一区。
来到掘进工区一个月了,更是在采煤工区呆了一年多,心里拿采煤和掘进做了个小小的比较。巷道掘进包括岩巷、煤—岩巷及煤巷三种类型掘进;岩性各异使用的施工工艺及方法也不相同,其规格要求也随巷道用途而异。但掘进工序都是按照开拓位置定向放线、凿眼爆破、装运煤岩、支护、铺设轨道。通俗讲即为“打眼、放炮、出矸、定道”这八个字浓缩了掘进的工序,看似简单!当然它要比采煤的工序简单,但是简单不意味着轻松。掘进工全部集中在迎头,迎头断面多大也就有多大的活动空间,一眼过去就能看到所有的人在干什么;而采煤工作面上有采煤机司机、支架工、前部运输机司机,有上端头、下端头,有平巷运输机司机、皮带司机,有移动电站里的电工、泵工,他们是大范围撒开的。在掘进工区不可能存在偷奸耍滑的工人,因为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下无处可遁。所以,掘进工区的工人更实在、更踏实。虽然没有采煤上笨重的单体支柱、没有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拉拽的液压千斤顶;但是,一个班下来连续打炮眼、打锚杆支护,在这种半机械半人工的作业方式下,每个工人都是一身泥水,又在风筒的直吹下,简直是风湿入骨。可以调查一下,但凡是干过几年掘进的工人哪个没有风湿骨痛的毛病。全岩巷掘进,尘屑纷飞,掘进工人吸入体内的是岩尘。虽说煤尘、岩尘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都知道岩尘比煤尘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班前会的准备、班中的八个小时繁重的体力劳动、班后的交班工作,不论采煤还是掘进哪个一线工人都要付出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掘进工人因为人员少和连续的作业工序,班中餐的就餐时间也只能集中在放炮后的那十几分钟(当然还要准备支护材料,所以也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所以只能是什么时候放炮什么时候吃饭,经常会听到上井后工友们之间说“今天又是个到点炮,饭又白买了”,所以看得出掘进工人时间更紧凑,工作节奏更快。当看到掘进工人的工资收入比采煤低时,一个工友笑着戏称“人家采煤是在给矿上挣钱,而咱们掘进是给矿上花钱;采煤进尺越多,出的煤越多,给矿上挣的钱也越多,而咱掘进进尺越多,用的材料就越多,给矿上花的钱也就越多”。但是,没有掘进巷道的开通,采煤也不可能采出煤来。我觉得都说采掘一线,掘进的工资收入也应向采煤看齐。毕竟“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采煤也好,掘进也罢,煤矿一线工人都应该值得尊敬。别人问我这是你的理想,还是对命运的认同?其实我没考虑那么多,我只是面对我的现实。至于所谓理想,这不是职业好坏的代名词。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活的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在千米的地下作业,每天都要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来确保安全,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充满了挑战……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