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

站内搜索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融汇四海&苍产蝉辫;能济天下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6-07-14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时间都去哪儿了?

          ——学《时间管理》课程有感

 

不知不觉,在清华大学煤炭班的学习即将结束了,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然而,我却感觉转瞬即逝,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顾人生路,已然走过41个年头,人生一半的历程已经过去,时间都在匆匆赶路中消逝了,以至于来不及欣赏路旁的风景,看不到一棵带着露珠的小草,闻不到一株小花的香味。有的只是赶路的急迫,奔跑的呐喊,跋涉的艰辛,旅途的劳累。只有回到家中,才能卸下一身的疲惫,稍作休憩。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充满了疑惑,也在时刻反思。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难道是我出了问题?时间都是公平的,对我,既不会增之一秒,也不会减之一分,大家都拥有同样的时间。可为什么有的人活得优雅,有的人却活得很累呢?

记得有一则小故事,题目叫《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故事讲的是两兄弟非常想看当地一个非常有名的马戏团的表演,而且他们想要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观看。但是兄弟俩没有钱,于是他们就拼命干活挣钱,终于挣到了足够的钱,兄弟俩就买了两张最好位置的票进场观看演出了。他们非常满足,因为他们坐在了最好的位置。精彩的演出很快开始了,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可兄弟俩却都打起了瞌睡,最后全都睡着了。为了挣到足够的钱,他们太劳累了。他们在最好的位置上睡着了。我们大多数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往往忘了自己出发的初衷,走着走着,就迷了路。

有人说过,奋斗就是每一天过得都很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每一天过得都很容易,但一年比一年难。我们大多数人都走在奋斗的路上。人生因奋斗而多彩,人生因奋斗而精彩。没有奋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奋斗注定成为成功的注脚。血泪斑斑的奋斗史最终铸成明天的成功阶梯。

在对时间的疑惑中,有幸听到了常敏老师的《时间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使我对时间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常敏老师指出,时间是公司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完成重要的事情;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减少加班时间,提高个人生活品质。对照个人的工作状态,通常是一个人干叁个人的活,大事小事、事无巨细都要协调处理,电话不停,接待不断,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休息成了一种奢侈,整天忙得脚不着地、昏天黑地。如此忙碌的状态,又何谈生活品质?看来,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

一年365天,我们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为385578小时,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为48.125天—72.25天。真正有效工作的时间如此之短,难怪没有好的时间管理,每天会手忙脚乱。时间管理的关键是控制,时间管理等于事件控制。我不可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控制生命的深度;我不可以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我不可以改变容貌,但可以展开笑容;我不可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不可预知明天,但可利用好今天;我不可百战百胜,但可以尽心尽力。有些事件我们能控制,但我们认为我们不能;有些事件我们不能控制,但我们认为我们能。

缺乏时间管理,导致我们每天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灭火,大事、小事,都是急事,搞得自己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根本停不下来,最终结果导致的是心浮气躁,易怒、易冲动,完全失去了冷静与客观。内心始终处于一种焦躁状态,无法平衡。哈伦.史密斯说,“内心宁静是通过适当的事件控制,从而拥有一份安详、平衡、和谐的生活”。内心失去了宁静,生活也就失去了平衡。

常老师指出,导致我们时间不够用的“时间杀手”,有形杀手指的是明明知道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又或者迫于无奈地去做,比如:接听电话、打电话、某些会议、打扰、官僚作风、沟通不足、办公室政治、跟“有问题”的人共事、资源不足、阅读文件及邮件等。无形杀手指在我们不自觉的情况下出现,许多时候,问题是源于我们自己,比如:欠缺周详计划、不懂分辨轻重缓急、过分专注细节、犹豫不决、不懂说“不”、拖延、善忘、不懂授权、欠缺组织、健康欠佳等。常老师指出的这些问题,可谓是直击要害,非常准确。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犯以上错误,比如分不清轻重缓急、过分专注细节、犹豫不决、不懂说“不”、拖延等。对照自己,可以看到,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就导致过分专注细节,总想好上加好,完美无缺,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陷入细节纠缠不休。遇到事情犹豫不决,总是思前想后,左右掂量,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与事无补。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不懂说“不”,有老好人思想,自己好面子,怕拒绝别人让别人感到没面子,总想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总想让所有人满意,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有些事情自己无能为力。明明自己办不了的事情,碍于面子,也违心地答应下来,过后自己作难,最后事情还没有办成,还欠别人一个人情,增加了一个心理负担。想一想自己有多少时间浪费在了接打电话上,哪些电话可以不打、哪些电话可以不接,可以节约多少时间?沟通不足的问题也增加了时间成本,由于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不对称,解决问题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导致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由于我们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来讲最重要,每件事情都显得重要;由于每件事情都显得重要,我们不得不做每件事情;很不幸,别人见我们做每件事情,就希望我们做每件事情;做每件事情使得我们很忙,我们就没有时间想什么对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事情。由于不知道什么最重要,结果导致没时间想什么最重要。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如果这点都分不清,就无所谓时间管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完全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判断,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重要程度认知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重要,有的人则认为不重要。只有解决了重要性问题,才能再进一步谈论时间管理问题。对于时间管理,通常的做法是划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对于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安排他人去做。对于紧急重要的事情,要马上去做。对于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不做或放在最后去做。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些事情决定了我们时间管理的真正成效。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是战略性、基础性的,能够带动全局具有全局效应的,这些事情做好了,其它的事情都不在话下。只有抓住最重要的事,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充分聚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为了更好地学习时间管理,按照常敏老师的推荐,我买了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读。习惯一: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习惯二:以终为始。先设定目标,然后开始行动。习惯叁:要事第一。无论迫切性如何,都要聚焦要事,把要事放在第一位。习惯四: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习惯五:知彼解己。即了解别人,也了解自己。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式合作,追求1+1>2的效果。习惯七:不断更新。日日新,苟日新。这七个习惯,塑造的是个人的性格,其实进行的是性格再造,是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心智模式的再造。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但肯定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自我判断,我不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仅就这一点的改变,对我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事实也正是如此,每次我想退缩的时候,就想到积极主动这句话,然后平复情绪,鼓励自己争取主动,尽管可能会面临拒绝、讥讽、嘲笑、批评,但一定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且勇敢地承担任何可能的后果。我在慢慢地改变,我清醒地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痛苦但幸福的过程。以终为始,使我懂得了目标的重要性,凡事要先设立目标,然后再朝着目标前行。没有目标的航程,最终会迷失在人生的茫茫大海。要事第一,教给了我时间管理的方法,只有抓住了要事、抓住了重点、抓住了最关键的部分,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双赢思维,体现的是一种合作模式,把蛋糕做得足够大,人人有份。知彼解己,要求的是对自己的心灵剖析,你对自己了解多少,对他人又了解多少呢?有多少人关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人关注了别人的内心世界呢?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漠然地相处,只有表面的交流,没有内心深处的沟通。我们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统合综效,指的是对资源的整合,追求的是1+1>2的效果。不断更新,指的是良好体系的不断循环,不断闭合,不断提高,再闭合,再提高。

通过《时间管理》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时间管理有了全面的认识,学会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能改变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使我们变得更高效。在实际工作中,我正在尝试应用这些方法,并且取得了初步效果。我将继续坚持下去,直至真正能够贯彻执行七个习惯,将这七个习惯变成自己拥有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应用它、实践它,并将终生受益。

时间过得真快,2016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我的清华大学煤炭班的学习之旅也即将结束,真的有些舍不得每月一次的学习聚会,舍不得那些老师、舍不得那些同学、舍不得活泼的课堂氛围、舍不得课下的沟通交流。心中难舍,终究要舍。这段难得的学习经历,将深深封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翻阅。别了,我的2016年上半年,别了,我们那在清华大学相会的短暂快乐时光,别了,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能有的一生不会再见面,我会在心中记得你们,但愿你们也曾记得有一个个子不高但姓高身体不壮但热爱跑步的济宁男人。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都老了。

集团机关  高中华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