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矿上班八年多来,在济矿集团这个“大家庭”里,我慢慢被身边的普通职工感动着,我越来越感受到我们的煤矿工人是那么地可敬、可爱。
前段时间,读了几篇老一辈人讲述落陵的故事,让我想象到几十年前落陵煤矿采高不足
他们有困难面前身先士卒的一线工区区长。2016年四季度集团公司霄云煤矿1311工作面进入变薄区。面对艰苦的生产条件综采一区区长总是第一个冲在生产第一线,遇到复杂情况他勇挑重担、亲自动手,为职工言传身教,在井下连续待上十几、二十小时是常有的事。在他的带领下大伙一起进行生产劳动,每天干得汗流浃背、尘灰满面,但从不叫一声苦、有一声怨。经过努力,1311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有了质的飞跃,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切实保障了工人的生产安全。“有他在工作面,我们就放心!”该工区职工无不感慨的说。
有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成绩的普通职工。皮带工区一名维修工,他没有魁梧的身躯,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恰恰用自己的平凡感染了身边每一个员工,每当看到他辛勤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挥洒着自己的汗水的时候,极大鼓舞了身边每个人的士气。他也是一个很谦逊的人,他言语之间很少提及有对于成绩、名次的字眼,每当有人夸赞他技术好时,他总是憨厚一笑,说“我离前边的人还差得远哩!”但从平淡坚定的语气和质朴简练的话语里,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班组的热爱,他对工作的责任和对公司的赤心。像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工人身边随处所见,正如一名劳模说的一样:我们煤矿工人都身处同样的环境、流着同样的汗水,我们都是劳模的典范,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再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就是最近几天,霄云煤矿1312工作面回撤现场条件特别困难,综采二区临危受命主动担当起回撤的任务。有一天的夜班我下井跟班,当我走进工作面的时候,工人们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活来,他们各有分工、配合默契、井然有序的忙碌着,工区区长在一旁大声指挥,其中一个工人动作稍慢就被区长训了几句。听一个工人说他早班就下井了,但是看着精神头还是很足。没过多久所有工人的身上脸上就已经被煤尘染黑了,等到班中放炮的时候,工人们都躲到安全区域吃起饭来,区长和工人们拉起家常,还开了刚才被训工人的玩笑,好像没有刚才的事情一样,大家都咧开嘴哈哈大笑,漆黑的脸庞露出一排排的牙齿,我当时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淳朴、最真实的笑容了。放炮后15分钟,区长第一个冲进现场检查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后一声哨响,吃完饭的工人拿起工具立马起身,没吃完的胡乱的把剩下的饭塞进嘴里转身就进了工作面,这让我想起了战争时期解放军战士吹起冲锋号的情景,工人们不甘落后冲进工作的最前线。看到地上还有没吃完的饭,我知道这15分钟是他们这个班唯一可以休息和吃饭的时间,再干下去就到下班了。
煤矿给人的印象可能就是黑黑的煤、黑黑的人,过去煤矿工人被人称作“煤黑子” ,给人的印象可能只会下井挖煤维持生活。可实际生活中不是这样,工人们大都开上了私家车,休班时和家人一起出去转转是常有的事,矿上职工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也都齐全,不少工人下班后前来娱乐。职工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在逐步提高,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济济一堂,老职工们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矿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高科技的新设备操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煤炭公司的高层管理不是想象中的煤老板暴发户得的样子,而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雄韬伟略的公司家。正是这些煤矿人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煤矿公司才会逐渐发展壮大。还是以我所在的济矿集团作为例子,集团公司从几十年前年产21万吨的落陵煤矿发展到现在“五个园区、一个中心、一个基地”的产业布局,不但煤矿公司增加到了10个,还发展了梁山物流、煤焦化、煤电化、机电产业、机械维修、医养结合现在教育培训基地等非煤产业,而这期间煤炭行业经历两次大的波折,公司没有被摧垮反而逐渐发展壮大。年终总结大会的时候,职工提案大部分都是围绕公司发展的,这说明煤矿工人不只是为了自己而埋头苦干,更是学会了抬头看路为公司献策献计。特别是在经历了煤炭低迷期后,工人们更加认识到要与公司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煤矿工人一直传承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致远”的精神。他们是当代煤海战场上一支吃苦耐劳、敢打硬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优良队伍;是一干博学多才、精明强干、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是一个感恩怀德、团结奋进、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优秀团体,所以我觉得煤矿工人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借用作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