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

站内搜索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融汇四海&苍产蝉辫;能济天下

叁段师徒缘(阳城煤电:高明)

2018-09-13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记得是前年6月份,正值酷暑肆虐时。在变电所值班的我突然接到了矿劳资科下发的调令,根据调令指示,刚刚组建的巷修工区急需一批掘进工。当接到调令时,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千方百计的向身边的工友打听扎根掘进一线会遇到什么环境、需要干什么工作、我这体格能不能胜任等问题,想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丝慰藉,可是却事与愿违;从他们口中得知,掘进工人需要面对的环境、工作量、管理模式和工作时间都不是我能够轻易承受的;更残酷的是我身边没有一个人看好我,甚至有人还拿我开玩笑,说我绝对不可能撑过叁个月。

就这样,惴惴不安的我和十几名同事一起来到了巷修工区报到。当时,会议室里的气氛并不压抑,十几名先一步转到巷修工区的工友正在兴高采烈地讨论上个班的工作情况,他们的眉眼间并没有那些人说的压抑和麻木,他们看到我们后,很自来熟的就跟我们聊上了,有人问我们家是哪里的,也有人问我们是从哪个工区转过来的。就这样我们这些人很快就融入到了巷修工区这个大家庭中,并解开了心结。这时我不禁想到一句老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经过叁天的安全理论学习,我和其他6名转岗职工一起分到了修复一班。为了让我们这些转岗职工能够尽快进入状态,快速的适应掘进一线的工作和环境,修复一班的班长李云丰在我们头一天下井工作的时候,从“刚开始看别人干、教我们怎么干、我们怎么干最好”这叁个时期中,很耐心的将工作技巧、材料辨认和用途手把手交给我们。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他心存感激,有时偶尔在矿区内见面,我都会亲切的喊上一声“丰哥”以示尊敬。

叁个月之后,我在李班长的教育指导下,从一名什么都不懂的掘进新人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掘进工人。

经过半年多的锻炼和学习,我在巷修工区逐渐站稳脚跟,从带料下井到刷帮连网支护我都能独立完成。但由于我不会操作锚杆机、风钻和连线放炮等专业掘进工艺,只能做一些运料、整改质量标准化、刷帮卧底等零活,所以我每天只能拿当班平均工资的70%。

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掘进专业工艺,赚取更高的工资系数,我曾多次向班长张振东请教如何操作锚杆机、风钻和怎样连线放炮等掘进工艺。但由于当班的生产任务紧张,出勤人数不定性等原因,很难抽出时间来单独指导我。

在不影响当班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我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后,主动去帮助张班长操作风动工具。当时张班长看出了我的渴望,在安排工作时,让我在提前完成运送支护材料的前提下,配合副班长进行锚索支护工作,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接触锚杆机等风动工具。在张班长的安排下,副班长操作风动工具进行打眼支护时,不时的向我传授操作方法和技巧。在张班长和副班长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全面掌握了锚杆机和连线放炮的工艺技巧,从此我就成为我们班里的技术骨干了。

在工作之余,我特别喜欢看书,有时候也会写点故事和笔记来倾述心中的风景。当时,矿会定期向各科室、工区发放“阳城通讯”和“济矿通讯”,有一次偶尔翻开之后,就被里面的通讯和散文吸引住了“原来,自己写下的故事和笔记,是可以和其他人分享的。”

为了能够在格式和立意上能够和“阳城通讯”接轨,我便怀着虔诚的心情,向以前的同事朱绍贤请教。当听到我的来意时,他很热情的招待了我,并将我努力半天写下的通讯原稿经过修改编辑,很快成为一篇非常优秀的通讯稿件。当我看到修改后的通讯稿时,我惊呆了,这还是我写的东西吗?虽然通讯里面的文字和内容都是我提供的,但是通过他的重新排列整合之后,这篇高大上的通讯稿早就变换了模样,再也不是我手中那臃肿、冗长的故事了。

当我将朱绍贤帮我重新编辑整改的稿件投到矿政工科之后,很快就听到了回声,先是在矿翱础新闻专栏发表,随后在集团公司网站发表;同时在集团公司《济宁能源报》执行主编王传均的帮助下,在中国矿业报矿山公司专栏发表。

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正式写稿,刚开始叁篇我都会拿到他那里,让他帮忙修改编辑。在第叁篇稿件编辑之后,他对我说:“现在你的稿件风格已经很成熟了,以后写完稿件自己先审审,觉得可以就直接投吧。”就这样,我开始了独立写稿。

到矿至今,我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岗位上干的安稳、干的扎实,大部分原因都是来自这叁位不是师傅却胜似师傅的无私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仍旧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请教他们。同时,对以后的工作,我会更加认真对待,因为正是我们有着经久不衰的“传帮带”精神,才造就了一个个无私奉献、热心帮扶、不求回报的阳城人。

■阳城煤电  高明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