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自然凉
近日,随着大暑节气的如约而至,夏日的气温也到达巅峰状态,让人酷暑难耐,纷纷躲避在空调室内不肯挪动半步。而相比现代人单调的吹空调度夏,古人的避暑方式则更贴近自然。
他们可以在大树下面置把藤椅,藤椅傍边备上一壶春茶,手摇蒲扇悠哉悠哉躺在上面,好不惬意;或于青山绿水间头戴一草帽找一僻静之地垂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心净如水,自然凉快;抑或邀约叁五棋友,于小亭中棋盘上斗个人仰马翻,忘却焦躁的暑气……采莲、下棋、垂钓、抚琴,古人将夏日过得如此趣味盎然,是我们现代人所无法企及与效仿的。
但凡事皆有例外,那个史上最离经叛道、放荡不羁的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自己一生最快乐的叁年,就是为躲避战乱而在大山中渡过的时光。夏天,一丝不挂光脱脱地在行走于山林里当野人,吃野果,穿行于荷香之中,醉卧在长松之旁,在泉水边洗砚台,渴了就煮水泡茶,那种自自然然将自己赤裸裸地与山川草木虫鱼天地浑为为一体的“裸夏”之法,恐非一般人能及。
其实你只要有着一颗安静的心,就能心静自然凉。
白居易深得禅味,最先从精神层面“降温”:每天把满筐满篓的大志向都放一边,在竹影荷风的小院子里虚心向禅,修身养性。有太阳时,清幽的竹影里,人竹俱绿;没太阳时,似有似无的清风里,人比风还潇然洒然。他的祛暑妙招:“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散热由心静,心静自然凉,以静制动,才能消夏生凉啊。
也可以随意读点什么,唐诗宋词、明清小品、当代散文,都可以拿起来,读上两叁篇,文气山长水远,意蕴沉静。一个个字被文人调遣得像凉凉的旧梦和月光,纷扬飘来。陆游说“月侵竹簟清无暑”,意思是月光扑在脸上,有凉意呢。也可以独坐于小院,闭目小憩,听一段清风,心静;品一杯茶香,身凉。甚至什么也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心情缓缓失重,下沉,下沉,像一根羽毛,摆脱风的纠缠,沉静稳妥地找到自己的归宿。
还是白居易,他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禅师在闷热的屋中独坐。便问道:“禅师,这里那么热,为何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白居易颇多感悟,成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原来,心房如禅房,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身凉。
▉花园煤矿 仇 文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