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幸福来的方向
——我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是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
其实,我读这本书,是在2016年。那时,我在即将转岗前的焦灼里,我也在初孕女儿的欣喜中,我在迷茫和期待的两重天里,我看不清来路,更看不到归途。直到我看了这本书,让我好几天都泪水涟涟,却也在眼泪的洗礼中,终于读懂了我的幸福。
这本不厚的书,我看了整整两个白昼,心情此起彼伏,时而热烈,时而忧伤,时而沉静,时而癫狂。一个别样的女子,与我天涯两隔,却用坚强乐观,幽默诙谐和闪光的智慧感动了我。
当我最终轻轻合上书的尾页时,我对自己说,我将永生不会忘记这个悲伤的故事,我也永远不会再翻读这本用生命为代价的书。可我,却在从那时到现在近四年时间,一直把它放在案头。不读,不想,不看,它却始终提醒我,人生怎么可能会没有遗憾,人生又干嘛要留有遗憾?做最应该做的事,不要再有“此生未完成”的嗟叹了。
这本书的作者,于娟,32岁,老家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2岁娃娃的母亲,2009年底确诊乳腺癌骨转移,2011年4月离世。她在生命结束前的五个月里,忍受着癌症细胞啃噬骨质,稍一碰触,就全身刺痛近至晕厥的状态下,以每两天一篇博客文字的速度,与生命赛跑,为广大读者“无畏施”。
于娟说,我写这些文字,哪怕能有一个人能从中获益,对于她天上的亡魂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于娟写“无畏施”。癌细胞分分秒秒地啃噬着她的骨头,肝肠寸断,锥心挫骨地疼,她像一个黑暗中无助的孩子,走在悬崖间的钢丝上,随时都有可能跌入深渊,粉身碎骨。但她却抽离出身体最后一点能量,用微笑开出一朵花,像一个诙谐的段子手,给大家讲了医院——这么一个白色恐怖的地方中发生的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舍命产子的小瑞,视妻如宝的孔雀爷爷、不明就里捐肾的阿海……
于娟写病中记。她说,“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他人的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于娟写对孩子的爱。“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读罢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虽然她坚忍不拔的意志、幽默乐观的态度和落笔生花的才情佩服让人钦佩不已,但如何去解读于娟,如何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她用生命写的并不是一篇忏悔式的鸡汤文,也并不是一篇“世事蹉跎成白首,恨不回头重来过”的励志文,而是用她对生命最真诚的感悟给我们讲了她眼里的人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两大毒瘤就是成功学和网络,成功学让人人趋之若鹜地想要成为他人眼里羡慕的人,而不是成为自己心里认可的那个人。于娟如是,我们亦如是。
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建立幸福指数可持续递增的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于娟说,浮云中看到的依然是浮云。在成功学洗脑的今天,如何“不畏浮云遮望眼”,需要我们从自我出发,深刻反思。
但是我能预料到的是,于娟用一场生死大劫明白的道理,讲给我们,我们大部分人不一定明白,或者说是,即使明白了,但只是作为口头上的座右铭而已,没有真正地履行到生活里去。
佛经有一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对于无常的生命,不是说我们规避了于娟所说的“不熬夜,不瞎吃,不拼命工作”就能长命百岁,就不遭遇无常了。无常随处不在,有些人生的“癌症”的种子是天生的,有些是我们后天无法规避的,而当我们筚衫褴褛又激情满怀地为生活奋斗而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我们如何处置?我认为于娟的生命感悟和佛经讲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于人生,我们应当毫无保留生命的激情勇往前进,而于结果,我愿意随遇而安,乐观视之,淡然处之。
于娟已去,墨香长留。春风十里,不如把握当下,朝着幸福来的方向。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