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

站内搜索

职工文苑

职工文苑

融汇四海&苍产蝉辫;能济天下

走下“红旗渠” 带回“三感悟”

2019-10-23 责任编辑:集团公司


  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宁矿业集团营销分公司党支部组织的“红旗渠”红色教育活动,这也是我入职营销分公司半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参加外出学习活动,倍感兴奋。走上红旗渠,实地看了看,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主要感悟有叁:

 

“红旗渠”精神值得传承

图片1.png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据讲解员介绍,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由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它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由此可以看出,“红旗渠”精神与我们集团的“落陵精神”有重合的地方,都有“艰苦创业”和“自强不息”。我想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这说明我们集团的“落陵前辈”有着和林县人民一样的实干、担当、奉献精神,我们营销分公司的“后辈”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红旗渠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我从杨贵同志的视角重新审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从中汲取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干好工作”的磅礴动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走完了红旗渠,我们是不是要常常扪心自问:我们遇到的困难能难得过杨贵同志修筑红旗渠吗?从现在起,轮到我们好好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了!

结果第一值得铭记 

图片2.png

50多年前,河南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经十年奋斗,排除千难万险,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绵延1500公里的红旗渠,虽然也付出了牺牲80多人的沉痛代价,但是他们硬生生地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我觉得“红旗渠”给我最大的启迪是——结果第一。由此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工作,我认为我们的工作也应该有红旗渠建设者们的“结果第一”的意识,况且“红旗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谁能想到21世纪的今天,红旗渠不仅仍在使用,而且还成了旅游景区,并荣获了“国家AAAAA级旅游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称号,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廉政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如果没有县委书记杨贵带领十万人民利用十年时间修筑的红旗渠,怎么可能有林州市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结果第一,甭管你用什么办法努力,领导最终要的还是我们的“结果”,过程再绚丽,没有“好结果”,照样没功劳,“结果第一”意识非常重要,毕竟公司靠结果生存,结果靠利润支撑。

悬崖峭壁上的树值得点赞

 图片3.png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这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没想到我却在林州红旗渠上的悬崖峭壁上发现了这种树,而且它们有的头朝上正直生长,有的头朝下逆向生长,面对环境的复杂恶劣,根本没有任何屈服的意思,倔强地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

真是感叹这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树。在那猴子都爬不上去,鸟儿都站不住脚的地方,它们却能生存,却能成长,却能经常微笑着向山下的行人点一点头,摆一摆手,好像在说:“我很坚强,也很快乐,谢谢你们的关注。”不仅如此,它们还用并不粗壮的根撑破了坚硬厚实的悬崖峭壁,让石头裂开了缝。试想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是“不相信命运,不抱怨不公,不屈服环境,只按照自己的套路打拼”的意志坚强、不畏艰险的精神,更是“舍我其谁”的主动担当和拼搏奉献精神,真该为这些悬崖峭壁上的树点赞,是它们给了我们一道风景,给了我们一种“冲破束缚”的力量,给了我们一个打破常规的理由,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位置、怎么样面对困境,如何影响带动他人。

                                    ■营销分公司 王传钧


咨询留言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