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北高原,沟壑纵横间,一座现代化矿井拔地而起。这里,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布局外部资源开发关键的“桥头堡”,是陕西省、榆林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领头羊”,更是地企携手、共同奋进的兴业沃土——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朱家峁煤矿(以下简称“朱家峁煤矿”)。矿井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2月通过竣工验收,井田面积约50.2平方公里,资源储量1.39亿吨,设计可采储量9504万吨。
历经十余载风雨洗礼,朱家峁煤矿怀揣着“扎根黄土地,奋战朱家峁”的坚定信念,以安全为坚实基石、以科技为发展利刃、以责任为使命担当,在无定河畔,镌刻下安全高效、智能绿色、惠民兴邦的高质量发展壮丽篇章。
朱家峁煤矿矿区鸟瞰图。
战略为帆以“桥头堡”使命托举跨省发展新坐标
作为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跨省资源开发的核心支点,朱家峁煤矿的崛起始终与集团战略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将朱家峁煤矿定位为拓展外部资源的“前沿哨所”与展示集团实力的“形象窗口”,从资金配置、技术赋能到人才输送,全方位注入发展动能,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十余年前,一群济宁能源人肩负使命,跨越千里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荒芜沟壑中拓荒奠基。从黄土漫卷的创业初期到如今年产能400万吨的现代化能源基地,朱家峁煤矿始终践行“桥头堡”的核心使命,这既是集团突破地域边界、整合外部资源的“尖刀力量”,更是辐射晋陕蒙叁省区、彰显济宁能源品牌价值的“示范样本”。
朱家峁煤矿党委书记、矿长郭中安说:“‘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这句话道出了煤炭行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朱家峁煤矿所生产的煤炭,为工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粮食’,有力支撑着区域乃至国家的工业体系运转。”近年来,朱家峁煤矿不负嘱托,完成了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评定、产能核增、“两供一疏”煤电联营各大攻坚任务,连年实现全生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迅速成长为集团公司煤电板块龙头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安全高效矿井特级单位、陕西省础类矿井、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陕西省建功“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陕西省绿色矿山等荣誉称号。
智能化工作面实现少人开采,“110工法”、掘锚一体机、快掘机组等新技术新工艺纷纷推广应用,开辟了“桥头堡”外部创业的一片新天地。不仅为陕北及周边电厂、化工公司提供高品质煤炭保障,更以“安全筑基、智能驱动、绿色引领”的发展范式,成为陕西省、榆林市能源行业的标杆典范,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朱家峁煤矿行政办公楼。
安全为盾“智能+机制”锻造零事故防护屏
安全生产是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更是矿井始终不可逾越的生命线。近年来,朱家峁煤矿深植“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核心理念,坚守安全红线不动摇。以智能化升级破题,用制度创新兜底,构建起全维度、立体化的安全防控体系,铸就连续17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行业传奇,成为陕北高原上的本质安全高地。
在安全管理实践中,矿井以“一压实五提升”为主线,聚焦“叁类人”“叁大员”培养体系,构建起以各专业为主体的群防群治责任体系、安全专业为主体的监督检查责任体系和层级式倒挂追责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月度两次隐患排查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检查验收、旬复查突出闭环管理、走动式管理夜查盯靠薄弱时段”叁查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实名制”现场包保管理,实现矿井上下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监管。
为进一步提高朱家峁煤矿专项整治“一抓到底”的韧劲,矿井以“六抓36项”特殊环节保安举措为保障,按“区块承包、线路带动、样板示范、系统推进”模式,对矿井上下实施常态化整治,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持续精进。在标准化建设上,矿井深耕细作,以“区队自治、专业负责、安全监管”为遵循,坚守“开工即精品,精品保安全”原则,倾力打造标准化亮点工程与精品岗位机台;创新推行采掘现场检查标准“明白纸”,让巡查工作有标可依、对标对表,显着提升现场管理的操作性与针对性。
在朱家峁煤矿,安全教育早已浸润日常,矿井构建“理论铸魂+实操砺能”双轨体系。聚焦“战训结合、实操锻炼”,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周”“安全总监讲安全形势”等活动,每月推送典型事故警示片全员研学;坚持每日风险研判、每日安全警示,通过进区队、进班组、进个人的“叁进”模式,全方位提升职工素养。
朱家峁煤矿智能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科技为刃“四新”技术撬开效能突破口
2024年,首台快掘机组月进尺突破1035米,第二台机组更是再创佳绩,月进尺达1241米,通过优化劳动组织、推行掘进提效“四到位”工作法,矿井全煤巷道日进尺峰值达47米,半煤岩巷道施工效率提升30%,为区域矿井解决采掘接续难题提供了“朱家峁方案”,这一成绩的背后,是矿井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前瞻性布局与深度应用,更是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科技兴企”战略在外部资源开发中的生动体现。
在智能化开采领域,朱家峁煤矿同样成绩斐然。2023年,矿井在全国煤矿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中荣获“厚煤层智能综采赛道”二等奖。其智能采煤系统实现“自动割煤、自动移架、远程监控”一体化操作,实现了安全与效率的双重突破。不仅如此,矿井还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完成科技创新“叁个一”建设,扎实推进《小煤矿边界区域综合探查与越界区域复采研究》《采空区矸石充填减水项目》等5个关键项目研发,攻坚突破“叁个面”,完成年度10项“四新”应用推广任务,为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与进步,正是新时代煤矿变化的生动体现,让煤矿不再是人们刻板印象中脏乱差的模样,而是充满科技感与现代化气息的产业高地。
朱家峁煤矿开展月度专项隐患排查。
绿色为底 用“产业+生态”守护蓝天白云
作为榆林市横山区重点骨干公司,朱家峁煤矿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煤炭生产全链条,倾力打造“采煤不见煤,蓝天白云飞”的花园式煤矿,为区域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的平衡发展提供了典范。
如今的朱家峁煤矿,早已没有粉尘污染。快掘机组配备的矿用湿式除尘风机、泡沫除尘装置,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降低80%;“两供一疏”煤电联营项目实现煤炭生产、运输全封闭运行,从井口到电厂全程“零扬尘”;矿井水处理站将废水净化后用于井下洒水、地面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0%,实现“变废为宝”。
“往昔下井一身煤尘,如今升井仅沾微尘。”老职工的真切感受,正是矿井环保成效的生动注脚。如今,矿区绿化覆盖率达40%,曾经沙漠边缘的荒芜沟壑,成为现在的“矿山绿洲”。
与此同时,朱家峁煤矿还通过产业协同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矿井生产的末煤、混块、中大块等优质煤炭,直供陕北及周边电厂、化工公司,为清洁能源生产提供稳定用煤保障;矿井通过拉动运输、服务等产业链发展,成为横山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与“助推器”。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矿井的生态环境,也助力了煤炭行业在新时代的形象转变,提高了煤炭行业的“美誉度”。
朱家峁煤矿职工文体中心鸟瞰图。
人文为脉 用温情纽带凝聚发展“向心力”
人才培育方面,朱家峁煤矿坚信“培训是最厚重的福利”,大学生后备人才“璞玉”工程构建起人才培养机制,让大学生在基层一线淬炼、关键岗位磨砺、多岗交流中成长。矿井联合西安科技大学搭建产学研平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请高校教授任名誉科技副总,不仅为技术创新注入动能,更让职工看到“技能提升无上限”的可能。
朱家峁煤矿的温情服务,让“家”的暖意触手可及。在这里,矿井始终把“职工小事”当作“公司大事”,职工餐厅不断翻新菜品花样,用舌尖上的满足提升幸福感;深化“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建起“矿工之家说事厅”,让诉求有处说、难题有人解;持续推动“我为职工办实事”走深走实,为井下职工配备山地自行车,切实减轻其劳动强度。在行业压力剧增的情况下,矿井仍实现职工人均工资微增,这份“再难不亏职工”的坚守,比任何承诺都更有分量。不仅如此,矿井还连续举办“决胜千亿 5+聚力”台球、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引导干部职工把赛场上永不言败的竞技精神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让职工在千里之外的矿区找到“家”的归属感。
文体中心增添跑步机、健身器、“唱吧”KTV,“奋进千亿 唱响未来”青歌赛的激昂歌声,打破了矿区生活的单调;“明星班组长”“优秀技术员”“星级员工”的评选,让平凡岗位的坚守被看见、被尊崇。当职工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在宿舍里与家人视频,在班前会上畅谈理想时,“矿山家园”便有了具象模样。
“朱家峁煤矿是集团公司跨省发展的成功实践,更是我们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前沿阵地’。未来,这座矗立在陕北高原上的‘能源灯塔’,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九一制作天美果冻麻花‘创千亿、树百年’的宏伟蓝图,为区域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属于煤炭行业的壮美诗篇。”朱家峁煤矿党委书记、矿长郭中安说。
(冯英杰 高冠涛 王秋怡文/图)
朱家峁煤矿构建各专业为主体群防群治责任体系狠抓安全生产。
朱家峁煤矿组织安全生产月“亲情筑安 共筑平安”慰问活动。
朱家峁煤矿快掘机组月进尺达1241米。
朱家峁煤矿矿区。
来源丨陕西日报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