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两帮围岩位移数据跟上次对比变化较大,是不是工作面推进扰动导致的两帮移近啊?”在运河煤矿颁8302皮带顺槽内,新入职的大学生李耀华正蹲在设备旁,一手攥着笔、一手按着记录本,目光紧盯着仪器上的数值,边核对边向师傅细致汇报。这位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入职仅两个月,便从初下井时跟在师傅身后认设备、记流程的“生手”,快速成长为能独立开展监测设备读数记录、参与采区设计的“小能手”,用踏实肯学的劲头,在煤海一线磨出了独属于他的青春“技术范儿”。
“刚下井那会儿,黑黢黢的巷道裹着机器的轰隆声,矿灯照到的地方全是煤尘,我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不敢随便碰设备按钮。”回忆起首次跟师下井的场景,李耀华轻轻摸了摸安全帽上的矿灯,笑着道出最初的手足无措。虽就读于采矿专业,课本上的采煤工艺流程、设备原理早已烂熟于心,但当真正站在颁8302工作面,亲眼看到师傅用铁棒“敲帮问顶”排查安全隐患、凭耳朵分辨支架运行声音判断故障时,他才真切领悟到:“书本知识和现场操作之间,隔着一道必须用脚丈量、用心琢磨的坎,现场才是最好的老师。”
为尽快适应井下工作环境,李耀华主动给自己“加压”——每次下井前,都会提前备好“叁个一”:一支笔、一个本、一把尺子,巷道的支护间距、设备的运行参数、师傅强调的操作要点,只要是关键信息,他都随时记录、反复标注。井下潮湿的空气里,不到半小时工装就会被汗水浸透,他却始终跟在师傅身边,遇到不懂的就当场提问,回到地面再对照课本梳理思路。短短两个月内,他累计下井20余次,徒步丈量的井下巷道里程超20公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技术细节,连师傅都忍不住称赞:“耀华肯钻肯拼,比同龄人更能沉下心,这进步速度少见!”
如今,李耀华已能独立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补充措施,他参与完成的采区设计,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这位年轻的“后浪”,正以知识为炬、热情为燃料,在运河煤矿的“黑金”世界里稳稳扎根、向阳生长,用坚守与专业面对井下的黑暗,追逐能源事业的光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文/图丨张雨潇(运河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