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不是‘抠门’,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霄云煤矿集运队维修间,看着刚修复完成的单轨吊人机界面正常显示数据,技术骨干们难掩兴奋。近日,该矿集运队通过自主创新攻克设备故障难题,仅用100余元就解决了原本需万元更换的设备问题,用实际行动响应“过紧日子”号召。
单轨吊作为井下运输的主力军,其人机界面堪称设备的“智慧大脑”,实时显示运行速度、载荷重量、能耗数据等关键信息,实现精准调配运输任务,让单轨吊始终保持满负荷运行,从根源上减少空驶损耗,最大化释放运输效能。可在生产关键期,人机界面屏幕损坏无法读取数据,直接影响运输调度效率。按照流程,这类故障需提报物资采购计划,更换原厂人机界面,不仅费用高达1万余元,还需等待采购周期,甚至影响生产进度。霄云煤矿集运队迅速组织一线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从“小改小革”入手寻找突破。
经过排查线路连接,确认供电正常后,判断问题出在屏幕,为避免盲目更换,队员们拆开机身仔细研究屏幕型号、接口参数,通过线上比价、线下咨询,最终找到一款参数完全匹配的替代屏幕,成本仅100余元,队员们分工协作,对照设备图纸梳理接线逻辑,用贬顿惭滨线连接电脑实时测试,仅用2小时就完成更换与调试,经测试,修复后的人机界面与原厂设备功能完全一致。
“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自主解决问题的底气。”集运队不仅靠这次维修实现单次节约1万余元,成本降低99%,更以此为契机完善了节支创效奖励机制,对在故障排查、旧件再利用、能耗优化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月度加分,充分调动全员参与节支降耗的积极性。
从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油耗,到给老旧设备更换小零件延长寿命,节约意识已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下一步,霄云煤矿将以此次“小革新撬动大效益”的成功经验为范例,继续深挖自主维修潜力,为建设千亿集团添加砖瓦。
文/图丨徐丕顺 王昌明(霄云煤矿)
受理本司相关的咨询、意见、建议、投诉等事宜,请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以便于沟通联络。